[圈子] 隐私指南 2 为什么隐私意识现在尤为重要
重复一句谎言一百遍,有可能让人习惯并且接受,而重复一句正确的话一百遍,却更可能让人生出厌烦和傲慢,继之以有意的忽视。
没有人会认为隐私是不值得保护的,但在具体的事情上,无知和傲慢却总是共同让这个常识被忽视。一群把「应该保护隐私」当作常识的网络时代生人,往往既不知何为隐私,更不知如何保护。
按照古典的想法,包括一些只有语言学价值的语言学分析,隐私是从公共空间中剥离出来的、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东西。在这里公共生活是逻辑上在先的,先有公共生活,然后我们从中间拿出一部分,宣称它是隐私。更进一步,人类学还说明了,公共生活在时间上也是先于隐私的,原始人类先有共同的生活,才有了私人生活。
但这种想法最大的问题是,在更早一些时候,人在公共空间的暴露是可控的,每个街边墙角都是临时的私密空间,而家则是天然的城堡。因此,对于私密空间不必过度强调,只要远离人群,人可以随意享受私密,或者在私密中煎熬。对于古人来说,过于强调隐私的人,是离经叛道的自我放逐者。
但天网之下的当代,一个保护隐私成为共识的年代,天然的私密空间却步步退缩。每一个摄像头都是永不遗忘的闪亮目光,而我们的家也被智能设备的传感器完整渗透。社交是一种本能,所以我们自己购买设备来监视自己,并且争先恐后地用所剩无几的隐私去换取并不需要的方便。
最糟糕的事情并不是我们本能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,这毕竟是我们生而为人不可避免的冲动,是这种冲动让人类祖先从东非走向世界。最糟糕的事情是,信息的传递完全失控了。
口头的转述,转述者会负责;手稿的流传,总有传抄者。当我把文稿锁进柜子,每天看着完好无损的锁,就总能安心睡觉。现在的情况是,锁、柜子、稿纸,都可能背叛我们——它们的身体还在那里,它们守护的秘密已经散落天涯。有些事情,你本来只打算告诉最亲密的朋友,有些事情,你打算让它烂在硬盘里;现在所有的事情,从卧室的窃窃私语,到电子日记本的深夜倾诉,全部都成了糊墙的报纸,只是路过的人未必认真看罢了。
这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。
便利只是手段,它的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。用隐私换取便利,是让手段破坏了目的。站在高楼上,有观景的方便,也有自杀的方便,前者是我们要的方便,后者是我们要警惕的方便。隐私信息是一种财富,更是一种权力,羔羊的肉鲜美细腻,这是草原上的野狼和野狗都垂涎的。
不想成为食物,请认真对待和自己有关的一切信息。你不会抛弃任何一根手指,也不应该随意处置任何一条信息。
这个系列也会继续。